查看原文
其他

又有学校停课!“不是新冠为什么停课?有依据吗?”上海外地病人又多起来了,有医院一天做400台手术

上观新闻 2023-03-13
最近,多地学校
因新冠感染、甲流等发布停课通知
(回顾)

其中
杭州2所中小学系因十余名学生感染新冠
浙江宁波、金华
北京,上海,天津,江苏丹阳等地
有班级停课则是因甲流引起

有网友讨论
新一波疫情流行高峰是不是又来了?
新一轮停课潮是不是又开始了?
新冠“乙类乙管”后,停课有依据吗?


多地学校停课

2月以来,上海青浦、天津北辰、浙江宁波、浙江金华等地也出现部分学校部分班级因学生发烧停课的情况,发烧原因多为甲型流感


昨天,据“首都教育”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期,北京市有学校、托育机构出现集中发热情况,引起社会关注和家长们关心。经卫健、疾控部门证实,当前集中发热均由甲流病毒感染引起。

另外,近期江苏镇江丹阳市中小学个别班级临时停课。丹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1日傍晚就此通报,停课原因为春季传染病流行。当地同时发布相关停课情况和该市春季流行病情况。以上结果提示:丹阳市近期学校聚集性疫情以季节性流感和感染性腹泻为主。依据《江苏省学校和托幼机构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指引(试行)》,为防范流行性传染病进一步传播,相关学校对个别班级采取临时停课措施。

停课是否有依据?
专家:属正常应对,家长不必过于惊慌

南方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及应急管理学院流行病学教授魏晟表示:

因麻疹、水痘、流感、手足口病等传染病导致的停课是很常见的疫情应对方式,当学校内出现一定数量的病例后,为避免校园内疫情的进一步扩散,学校会采取小范围停课的方式来应对,大众不必因为‘停课’二字而过度恐慌。”

新冠纳入“乙类乙管”后,也应采取类似的方式来应对新冠疫情。在新冠疫情发生时,最重要的是各地要具有相应的救治能力,只要救治不发生挤兑,对于整个社会的影响相对较小。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赵卫表示:

“学生需要聚集上课,而教室是封闭环境,因此学生是呼吸道传染病最容易被感染的群体之一。这种情况在其他呼吸道传染病流行过程中也会发生,还不能说是新一波流行的开始。”

学校在征询当地教育局以及疾控中心的意见后,做出停课4天的决定,是谨慎和稳妥的做法,学生及家长不必恐慌。在这4天里可以对感染学生的临床症状进行观察,如果和既往没有大的变化,再重新恢复线下教学,对新冠感染这个公众关注的话题来说,有助于缓解本班和其他班级未感染学生的恐慌情绪。

赵卫介绍,甲流和新冠病毒感染的首发症状较为相似,均会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需要通过核酸或抗原检测的方法才能区分。这两种传染病均是在确诊以后需要居家隔离。同时,家长也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症状变化,一旦加重,尽快到医院治疗。

甲流在我国属于丙类传染病,引起的疫情没有新冠严重,当前流行甲流的致病力和传播力还有待于观察。

此外,赵卫表示,不同的传染病、不同的地区停课标准有一定的差异,如有的地区规定,对于手足口病,一周内同一班级或宿舍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可建议班级停课,有3个班级分别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可建议全校停课。总之,学校要在及时上报疫情的同时根据专业防疫人员的建议做决定。


虽然,新冠并没有“消失”
但目前上海各行各业
已逐步走出疫情迅速回暖

近日来,上海各大医院
门诊和手术量呈现强劲反弹趋势
专家门诊“一号难求”
来沪病人逐日增加

近期上海医院门诊病人迅速回流,在上海同仁医院,周末的门诊抽血病人也不少。

热门专家约到3月下旬
外地病人又多起来了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虹口区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门诊大楼。

时间刚过了挂号早高峰,但当日所有的专家门诊已基本满号,譬如推拿科专家孙武权的门诊已经预约到了3月中旬。

在一楼专家门诊候诊区,记者找不到一个空闲的候诊椅。不仅候诊病人多,让人意外的是,以往10点过后才会进入高峰的取药窗口,已经早早排起了队。

取药窗口人很多。

“取药怎么这么早就有这么多人?”记者连续询问了多位患者,被告知“怕人多,早上抢了第一波门诊号,早点看好心定。”

记者在瑞金医院看到,上个月还是“急救车川流不息”的急诊楼门前清静了很多,而一旁的门诊大楼则已经完全恢复了昔日人来人往的喧闹。

通过现场查询,记者发现,这家医院的主要内科如内分泌科、高血压科、呼吸科等的专家门诊基本已经预约到了3月下旬,只有少数专家本月出诊日的下午3点档还有少量名额。

如果说工作日本来就是看病高峰,那么周末情况又如何?以本市虹桥地区的区域性医疗中心、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为例,记者在上周六、日两次探访,发现病人并不少。

譬如在门诊大楼的检验室,双休日上午9点的抽血号已经取到了100多号,候检大厅座无虚席。

抽血取号处排队。

地处浦东的一家三甲医院特需门诊管理人员刘先生非常振奋地告诉记者,由于岗位职责需要,他每天都在各个门诊间负责协调工作,亲身感受到上海这座城市走出疫情阴霾的整个过程:

从去年12月中旬开始,门诊病人“一天比一天少,慢慢地就消失了”,又在春节过后“突然间全部冒了出来”,并且“每天病人都在增加”,“感觉自己脚底就像生了风一样,很忙但是很开心,大家正常的生活又回来了”。

另一个强劲复苏的信号是从医生们的手术室发出的。

“一整天,从早到晚,我们科做了胃镜加肠镜近200台,快赶上疫情前的量了!”一家医院内镜中心护士长告诉记者,当日有十几个病人是从浙江、江苏赶过来做内镜的。

“疫情3年里,我们科最大的变化就是长三角的病人明显减少,现在人一点点又回来了。”

“昨天10台手术,今天11台!”作为上海一家以骨科见长的医院的高年资医师,小高医生对记者说:从医18年,几乎一直是睁开眼睛就坐诊、做手术的工作状态,在疫情最严重的前两个月一下子闲了下来,虽然去发热门诊支援时也是一样忙,但心里却空落落的。

社会流动性增加
就诊需求出现井喷

■ “从2月份以来,我们的门诊量、手术量和住院量都是稳步增加,已经恢复到了日常诊疗水平。”仁济医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医院的日均手术量在高峰时已近400台。

■ “我们的门诊量稳步提升了,四个院区门诊总量从春节前日均13000余人次增长到目前日均18000余人次。”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门诊部主任邱智渊告诉记者。

■ 据岳阳医院统计,春节后门诊每日的接诊人次在8000-9000人次左右,较春节前上涨10%。急诊每日接诊人次在400-500人次,较春节前回落约50%。

近期外省市来沪就医患者明显增多,尤其是风湿科、肝病科、肾病内科等科室,外省市来院就诊患者约占科室总人数的30%。

上海各大医院病人迅速回流,一个重要原因是受新冠发热和呼吸道重症就医潮挤压,前几个月人们的正常就医需求被延后、积攒到了春节以后,导致门诊、择期手术和住院人数集中放量。

“随着社会流动性的增加,患者的就诊需求也在增长。”邱智渊指出,节后各行业开工后,很多人从前阵子修生养息的慢节奏状态,一下子又转换到快节奏的工作状态,身体的不适应、疲劳等问题涌现,也由此产生了新的就医需求。

华山医院“新冠康复系列专病门诊”节后病人明显增加,其中有不少中青年白领近期因为快节奏工作后出现失眠、乏力等问题。

新一轮就医高峰或将到来
做好准备心不慌

据预测,随着社会各行业进一步复苏,下一阶段各大医院的病人还会加速回流,或迎来新一轮就医高峰。为了有更好的就医体验,在此给大家以下建议:

1、看门诊、尤其是热门的专家门诊,一定要有预约意识。


目前预约渠道较多,什么样的预约渠道相对好用?


建议第一次看诊前通过医院微信公众号预约,号源信息最充分;


复诊病人可以在看完一次门诊时,直接在医生(或助手)这里进行下一次诊间预约,更方便直接;


如果你在社区有签约的家庭医生,也可以咨询家庭医生能否代你预约。记者了解到,上海25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全面覆盖家庭医生“双签约制”,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有各自对应的大医院的专家号资源,为签约居民提供转诊便捷。这个渠道能用尽量用,不要浪费啦!


2、挂专家号,巧妙利用冷门时段。


专家门诊一号难求,但有时候也可以“捡漏”。通常周一、二、三是就诊高峰,上午时段病人更集中。相对来说,下午、周五是就诊冷门时段。大家可以关注专家预约信息,有时候下午15点-16点之间往往会有“可约”名额放出。


3、充分利用好各大医院的互联网医院。


经过疫情三年,上海互联网医疗得以飞速发展,上海市级医院已经全部开设了互联网医院,主要的专科、专家都设立了互联网诊间。


如果你是复诊病人,需要定期续方配药或者开具检验检查单,建议通过互联网医院完成这一环节,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如何找到互联网医院?教你一个最简单的办法:搜索、关注相关医院的微信公众号,在公众号页面底部找到“互联网医院”或者“服务”,点击进入即可。





本文综合自:央视网、劳动报、人民日报、健康时报、极目新闻、九派新闻等
相关作者:李蓓
微信编辑:佳思敏
校对:纳米


◢ 猜你想看↓↓
“还60万房贷利息57万”反转!大V发文致歉:求求别骂了;上海提前还贷速度有所好转?确实,但仍需等待...
刚刚,7.2级地震!新疆多地震感强烈
内容令人不适!公职人员“相亲”失败对女方出言不逊,官方致歉:将处理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




分享点赞在看,一气呵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